Britney Spears与Justin Timberlake
全身牛仔元素出席2001年MTV颁奖典礼。
1942年一位身着牛仔服饰的女性在检修一架飞机。
穿着牛仔走红毯
牛仔服饰的诞生离不开Levi’s,这个传奇牛仔服供应商的崛起源于一个专利的诞生。1872年,裁缝Jacob Davis与纺织品销售员Levi Strauss相识,后者已经使用靛蓝染色制作牛仔裤多年,而且还发现了使用金属铆钉加固而让面料更加耐用的秘诀。Davis为此支付了专利费用,两人一拍即合创立了Levi Strauss & Co.,也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Levi’s。直到今天,这个美国品牌依旧在全球牛仔市场占据着主要份额。
20世纪初期,牛仔裤主要的穿着者是美国西部的矿工、牛仔、农民和其他工人。这种坚固耐用又廉价的面料,成为工装服饰的首选。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物资紧缺,生产牛仔的原材料供应不足,牛仔裤不得已减产。但奋战在盟军前线的美国士兵们,还是把牛仔带到了世界各地。二战结束之后,重新恢复生产的牛仔产品已经不再是工人们的专属,而第一次被赋予了时装属性。1954年,Gabrielle Chanel在巴黎风光回归的同一年,拉链首次被置于牛仔裤之上。在那之后,牛仔成为风潮,年轻人们穿着牛仔走上街头,连包括Marilyn Monroe在内的好莱坞巨星们都身着牛仔单品在镁光灯前亮相。身着牛仔裤和机车夹克的James Dean,引领了席卷美国全境的叛逆风潮,以至于部分学校不得不颁布牛仔禁令。但即便如此,据报道称,“有90%的年轻人都穿着牛仔裤,而不穿的那10%此刻正在教堂”。
1960年代与1970年代的嬉皮风潮让牛仔裤第一次与自由画上了等号。心中怀抱着乌托邦之梦的年轻人穿着牛仔裤涌向旧金山。而在这时,牛仔裤也开始有了变形:腰部与臀部的设计更加贴身而体现身材线条,而脚踝处则更加宽大。喇叭裤诞生了,嬉皮士们崇拜着自由的图腾,穿着他们自由的制服,一边做着快乐的白日梦,一边尽情舞蹈。
到1980年代,牛仔裤已经流行了接近半个世纪。这时的牛仔早就进入了朋克、垃圾摇滚等音乐和艺术圈。Andy Warhol甚至发出“我想穿着我的蓝色牛仔裤死去”的惊世名言。牛仔裤也不再是平民时尚的单品,Calvin Klein、Giorgio Armani等当时处于黄金顶峰的设计师品牌也推出牛仔单品,甚至开始开发新型牛仔面料。在接下来的20年间里,牛仔裤逐渐成为标志性的经典时装单品,而牛仔元素一次又一次打破Dresscode的束缚而创造出经典瞬间。2001年的MTV颁奖典礼,当时的美国国民Couple小甜甜Britney Spears和Justin Timberlake以牛仔情侣装亮相红毯。《滚石》杂志将之称为“独属于他们俩的正式着装”。但事实远远不止于此,牛仔直到今天依旧是永不退烧的时装单品,以至于你可以在任何场合见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