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App

首页 > Lifestyle > 生活 > 别告诉女人该怎么做

别告诉女人该怎么做

Lesley Gore的经典歌曲《你不拥有我》(You Don’t Own Me)值得每一个女性主义者默记在心。在这首歌被推出的1963年,Gore就在歌中唱道:“别告诉我怎么做,也别告诉我该说些什么。”这首歌犹如叛逆的一记重拳, 力量延续至今。在职场, 女性偏见依旧存在,女性被操纵、被否定、被定义。我们也是时候该从丹田发力, 用力地喊出那一句:别告诉女人该怎么做。

女性,不是职场的二等公民

撰文/Eve Liu

Eve Liu,旅法藏族艺术在读博士生。


相较于进入社会各行各业工作的女性朋友,我好像的确仍有一种生活在真空状态的感觉,但这其实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情。仔细想来,学术研究相对于其他职业,从性别平等的角度来看,可以算是金字塔塔尖的那部分了。一切皆由学术成果和文章好坏说话,性别、外貌、人际关系等附加值的权重在这里占比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可是在和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尽管我已做好准备,但听到各种以“男女有别”之借口行性别歧视之实的故事时,还是不免感叹,难以想象在科技代替双手甚至代替大脑的今日,社会赋予男性的傲慢与偏见还是能轻而易举地让女性在工作中沦为二等公民。


歧视与反向歧视

近几年有关职场性别歧视的讨论,最多被非议的应该就是各类招聘信息中对于女性工作岗位的限制和对于男女招聘人数倾斜较大的社会现象。一部分招聘直截了当地在公示中标明“限男士,男士优先”,或者在人数设置上直接注明男女比例;另一部分则在最终录取时,针对男女划定不同的分数线,而往往,男性的入围分数都比女性要低。换而言之,在踏入工作岗位之前,女性的身份就成为了原罪。许多寒窗苦读刚走出象牙塔的姑娘甚至还没来得及对未来好好规划一番,就被卡在了不同男女比例的玄学之中。而这个双重标准最令人气愤的是,对于男女人数的限制,完全是作为挤压女性职场生存空间而设置的,因为我们从未在男性占主导的岗位见到类似的规定。曾经看到一个关于职场性别歧视的讨论,有一种解释是说因为基层已成“女儿国”,所以招聘计划要向男性倾斜,那试问高层决策者都是男性,为何没有计划向女性倾斜呢?


而在遭受职场性别歧视之前,女孩儿们其实已经被中学教育PUA了一回了。根据研究,人类大脑并不会因为性别而偏向“感性”或“理性”。202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南方某城市100所学校对学生高考成绩的分析中,女生理科平均分比男生高24分。可事实却不断地在重复“男孩学理科有天赋,女孩只适合学语数英”这类的论断,有太多家长、老师对“男孩学理科,女孩学文科”这件事深信不疑,即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理工科出现了很多成绩优异具有钻研精神的女孩,社会的转变也仅仅是蜻蜓点水,2015年全国妇联在多所高校的调查显示,仍有高达88.6%的女大学生遭遇过招聘性别歧视。


除去明面上的性别歧视,有时我们还需要提防它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反向歧视,也称为逆向歧视。它特指为追求实质平等,对特定群体或个人给予的特定保护超过必要的限度而形成的对一般群体或个人的不合理差别对待或制度安排。一位金融行业的女性朋友就曾经和我聊起她身边的几位男同事。作为一名标准的职业女性,即便在怀孕期间,只要身体没有不舒服的情况,她就坚持把分内的事情处理得尽善尽美,还带着几个新加入的职员熟悉业务。但男同事们却经常和朋友说“这个事情太累了,你压力太大,不用做了,我帮你搞定吧”。最开始,朋友还觉得很感激,可是接连几次之后,这种善意却使她感到非常别扭。这几位男同事的出发点当然很好,但在表现出乐于助人的同时,其实也反映出他们对女性在职场中的专注和专业持怀疑的态度。在用实绩说话的工作中,男性甚至一部分女性往往把这种反向歧视误认为是怜香惜玉,但处理好私人事务,按时按量完成工作早就是众人皆须担起的责任。男性用所谓的绅士风度在帮助我们的同时,也代表着他对我们抗压能力的不信任,对我们工作能力的不认同。


标签与去标签化

如今,贴满标签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社交网络,在工作岗位上,社会舆论与周边的同事朋友也都给我们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有关职场性别差异,最常听到的无非是女性高管等于“女强人”,她们强势不好打交道;男性情绪稳定女性情绪波动大,所以男性更适合做决策者之类的刻板偏见。


然而刻板印象不应该成为任何人追求事业的阻碍,“女性并不是更适合做家务养孩子,男性也不是更适合加班拼事业,‘男主外女主内’更多是一种文化影响后的结果。这样的性别偏见,不仅是女性的枷锁,也是男性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女权政治理论中发展出了一支不同于以往性别对立斗争的学说——“Care, Vulnerability, and Affect Theories”(关照、脆弱性与影响理论),简而言之,该理论试着跳出从生理或精神上分析性别差异的局限来强调男女平等,它们更加关注女性独有的美德,比如作为母亲,作为care giver(照料者)所拥有的和男性不同的特质。职场中,我们也许很难摆脱其他人贴上的标签,但我们也不必过于反感。偶然看到关于汽车行业女性管理者的采访,身处一个性别比例极度失调的行业,她们却并没有因为这些标签而烦恼。对于不客观、不友善的标签,她们选择不去回应,而对于正向的、积极的赞扬,则欣然接受。女性敏感、共情能力强,善于沟通……这些性别差异下的女性特质不应该仅仅被曲解成为职场女性的缺点,它们也并不是理性、专业的反义词,相反,这些女性的特质在职场中也有着用武之地。女性身上独有的魅力应该被肯定,被欣赏,我们也应该跳出现有语境下对于职场本身的刻板偏见,去创造属于女性自己的职场标准。


在生产力经历一次又一次革命性发展后的今天,体力的差别早就无法成为限制女性参与工作创造价值的桎梏,而文化层面的影响才是如今各行各业女性在职业发展上受阻的首要因素,甚至很多时候,长期浸润在这种文化下的女性自身,也因为自信不足而一再地低估自己,不敢向前。


社会观念的进步不在朝夕之间,但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温和而有力量”地告诉世界,性别本身不是边界,傲慢与偏见才是,愿每一个你都无所顾忌地,去从事你最爱的工作,去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编辑/叶超William Yeh 设计/Vivi.Z

《飞鸭向前冲》特别观影活动在京举行

12月8日,《飞鸭向前冲》将正式登陆大银幕,岁末解压的未知新奇旅程、欢乐爆笑背后的暖心羁绊,带上全家,一起冲鸭!

城市公共艺术的全新探索——美克洞学馆装置绘画艺术《 2023·捷 》五一假期揭幕

2023年5月1日,美克洞学馆装置绘画艺术《 2023·捷 》正式揭幕。艺术家刘兰芳通过装置绘画的艺术形式,对城市交通设施进行再创作,为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