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科普展由淋巴瘤之家和罗氏制药中国联合主办。展览自9月14日至9月16日,共持续三天,通过光影交互与沉浸式体验的全新艺术形式,助力提升公众对于淋巴瘤的疾病认知,唤起社会各界对淋巴瘤患者的关注与关爱。
浩瀚计划暨光影科技科普展启动仪式嘉宾合影
创新领航,沉浸式启程穿越淋巴瘤星球
有“千面肿瘤”之称的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于第8位,每年约有十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1]。其中,可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又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与滤泡性淋巴瘤(FL)最为常见。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发病率最高的侵袭性恶性淋巴瘤,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约35%至40%,相比于其他淋巴系统肿瘤预后较差,约40%-50%患者经过一线治疗后仍有复发风险[2]。滤泡性淋巴瘤同样是我国B细胞淋巴瘤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具有反复复发与难治愈的疾病特征。
淋巴瘤常见症状
本次展览,以沉浸式的光影体验,带领观众走进人体的微观环境,通过各种光影效果,让观众身临其境人体血液和淋巴组织,目睹B细胞变异导致各种类型淋巴瘤的发生,以及淋巴瘤疾病对人体造成的各种影响。
淋巴瘤分型众多
“淋巴瘤患者患病后的治疗与生活其实就像是在宇宙中探索未知的一段旅程。”淋巴瘤之家创始人顾洪飞先生表示,“作为一个理科生,一直以来都满怀着对浩瀚宇宙的憧憬向往,很高兴我们能有机会主办这次展览,以全新的视角和语言向公众科普淋巴瘤疾病知识,树立规范化诊疗的理念。而作为一名曾经的淋巴瘤患者,一同见证了淋巴瘤治疗方案的不断更迭,无数像我们一样的淋巴瘤病友们从中获益。站在康复后生活的新起点,我们也可以仰望星空,伸手摘下曾经遥不可及的星星,并将希望与治愈的光芒带给更多人。”
同心护航,共助淋巴瘤患者实现治愈
随着近年来创新药物的引入和标准化治疗方案的迭代,我国淋巴瘤患者整体生存状况已有显著改善,淋巴瘤成为目前控制率、治愈率较高的肿瘤之一。在本次展览中,也系统地对人类与淋巴瘤的斗争历史进行了沉浸式展示,让观众亲身感受包括放化疗、靶向、细胞、免疫等不同治疗方法如何抑制淋巴瘤生长。
淋巴瘤规范化诊疗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介绍,“人类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淋巴瘤治疗方案,从最早的氮芥时代到第一个生物单抗CD20的问世,再到CD79b这样的抗体偶联物,以及近期研发的可以同时靶向CD20和CD3的双特异性抗体,乃至于后线的骨髓移植和细胞治疗等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物和细胞治疗的应用正在让淋巴瘤患者临床治愈成为可能。”
在临床上,当患者体内肿瘤全部消失,即可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简称 CR);而完全缓解达到5年的患者,便可以认为淋巴瘤被临床治愈[3]。
CR(Complete Response)即完全缓解
“中国近年来大力建设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很多创新药品在获批不久就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如奥妥珠单抗在获批当年就进入医保,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同时,还有很多创新药物通过社商保、惠民保以及医药慈善项目,也在不断提高淋巴瘤患者对创新药物的可及性。”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表示。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白鸥教授谈到,中国淋巴瘤患者的首诊与首治,以及后续治疗经常在不同医疗机构,甚至不同城市,因此建设淋巴瘤分级诊疗体系,帮助淋巴瘤患者实现转诊转治,对于保证淋巴瘤患者规范治疗至关重要。“目前,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在一些淋巴瘤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已经开始探索淋巴瘤患者个案管理体系,不但负责院内的淋巴瘤患者教育,也在探索帮助患者对接出院后的随访以及转诊转治等工作。”
联袂协航,驶向无尽生命浩瀚未来
对于淋巴瘤患者来说,伴随 “治愈”可能性的不断提高,驶向生命浩瀚未来的航程已经启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牛挺教授表示:“又是一年世界淋巴瘤日,多年来陪伴无数淋巴瘤患者走过一段酸甜苦辣的人生与淋巴瘤一步步走向‘CR’的历程。希望将关爱的力量延续下去,未来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淋巴瘤患者积极与疾病抗争,勇敢追逐人生的无限可能。”
作为本次科普展的共同支持方,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女士表示:“今年是罗氏第六年连续支持‘因美而生’淋巴瘤公众宣教活动,秉承‘先患者之需而行’的理念, 罗氏深耕血液疾病领域30余年,拥有丰富的产品管线,最近两年来不断有淋巴瘤创新产品进入中国,惠及中国淋巴瘤患者,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还有望将两款创新的可同时针对CD20/CD3两个靶点的双特异性抗体创新药尽快带到中国。在不断将创新药物带入中国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与社会各界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打造淋巴瘤患者的全程关爱体系,致力于帮助更多淋巴瘤病患者延长生命,提升生活质量,并努力实现治愈的终极目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淋巴瘤联盟,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抗白血病联盟. 白血病·淋巴瘤,2020,29 (02): 65-72.
[2] Coiffier B, et al. Blood. 2010;116(12):2040-2045
[3]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consensus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lymphoma (RECIL 2017)